全球一體化——希望與擔憂
全球一體化——希望與擔憂
「全球一體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大事。……它給世界各地幾十億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金融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
「作為地球的居民,我們同屬一個大家庭。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帶來了新的世界問題,譬如環境災難、資源枯竭、血腥衝突,以及貧困。」——格魯吉亞總統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
1999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一輪會議,因群眾騷亂鬧事而中斷。為恢復秩序,警察動用了催淚氣體、橡皮子彈和胡椒噴霧,後來又拘捕了數百名示威者。
究竟是什麼觸發了所謂的「西雅圖之戰」?是對就業保障、環境、社會不平的一連串不滿。其實,簡而言之,示威者懼怕的是全球一體化,懼怕一體化對人和地球可能造成的影響。
他們的恐懼沒有得到緩解。自1999年以來,反對全球一體化的示威規模日益擴大,對抗不斷升溫。如今世界首腦們盡量選擇偏遠地區碰頭,以防示威者擾亂會議進程。
當然,不是人人都把全球一體化視為洪水猛獸。一些人指斥全球一體化是各種世界弊病之根源;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解決世界大多數問題的靈丹妙藥,為此歡呼喝彩。沒錯,大多數人對於全球一體化只有個模糊的概念,認為這場曠日持久的辯論與己無關。不過,無論你持有何種觀點,全球一體化確已對你造成影響,很可能,這種影響還會更加深遠。
究竟什麼是全球一體化?
「全球一體化」是個詞語,用以描述世界各民族、國家之間日益加深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過去十年間,這個過程急劇加速,很大程度上這要歸結於科技的巨大進步。(見第5頁附欄)在這段時間裡,冷戰時期的對立集團瓦解,貿易障礙掃清,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合為一體,旅遊越來越輕鬆,越來越便宜。
這種日行千里的世界一體化進程,在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等各個方面均卓有成效。可惜,它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後果。聯合國出版的《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對此做出了這樣的闡述:「環球各地,人們的生活
比以往更加深入、更加密切、更加直接地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開發出很多潛在機會,使得善行惡事都如虎添翼。」正如許多人類成就一樣,全球一體化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希望世界越發繁榮昌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亞·森聲稱,全球一體化「極大地豐富了世界科學與文化,在經濟領域裡也使許多人得到裨益」。同樣,《199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一體化「開發出巨大的潛力,人類有望在21世紀內消除貧困」。這種樂觀態度,源於全球一體化惠及之處,在於能創造奇跡般的繁榮景象。今天,世界平均家庭收入比50年前增長了3倍。 *
一些分析家看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另一個優勢。他們認為,這會使得國家政府更不情願捲入戰爭。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著作《凌志車與橄欖樹》一書中認定,全球一體化「增加了戰爭的成本,使其超過歷史上任何較早時期,這就促使國家決策者放棄戰爭」。
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增加也使得促進全球團結成為可能。一些人權組織利用互聯網資源,有效地推廣了他們的事業。舉例來說,1997年限制使用地雷國際條約的簽署,部分歸功於通過電子郵件,動員了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支援團體。這種通過基層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政府與民眾並肩合作,共同解除全球人權危機」,被譽為「國際外交的新手段」。
儘管有這些正面例子,很多人仍然憂心忡忡,擔心全球一體化造成的不良後果,會大大超過它所帶來的裨益。
擔憂世界越發四分五裂
人們對於全球一體化的最大擔憂,莫過於它加劇了貧富之間的差距。毫無疑問,世界財富增長了,但是集中掌握這些財富的個人和國家卻越來越少。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擁有的財富淨值,超過世界人口百分之40(約24億人)的總收入。富裕國家的人民收入持續增長,過去10年中,有80個赤貧國家的平均收入卻呈下降 趨勢。
另一個普遍的擔憂與環境有關。全球經濟一體化由市場驅動力促成,而市場驅動力著重的是利潤,絕非對地球的保護。關於人類陷入的窘境,印度尼西亞世界自然基金會會長阿古斯·普爾諾莫這樣說:「我們正在與經濟發展競賽。……我很擔心,也許十年以後人人都會來關注環境問題,而
到那時,需要人類保護的地區卻已所剩無幾了。」人們也為工作擔憂。全球性的企業合併以及劇烈的競爭,迫使企業追求精簡高效的運作,人們的工作和收入因而岌岌可危。對於努力增加利潤的企業來說,按照市場需求變化招聘或解雇工人是合情合理的,此舉卻嚴重擾亂了人們的生活。
金融市場的全球一體化構成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國際投資商可能將巨額資金投入發展中國家,當經濟惡化時卻又遽然撤資。這種大規模的撤資,可能使一個又一個國家陷入經濟危機。1998年的東亞金融危機就使1300萬人失去了工作。在印度尼西亞,那些保住飯碗的工人,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實際收入削減了一半。
可以理解,全球一體化喚起了希望,也引發了擔憂。你有理由懼怕全球一體化嗎?你是不是可以期望,全球一體化使你的生活更加富足?全球一體化會不會叫我們對未來更為樂觀?下篇文章會解答這些疑問。
[腳注]
^ 12段 然而,平均數,尤其是世界範圍的平均數,很容易誤導人們的判斷。過去50年間,一些家庭的收入確實成倍上翻,但在很多地區,家庭收入卻沒有一分一毫的增加。
[第3頁的精選語句]
世界上最富有的200人擁有的財富淨值,超過世界人口百分之40的總收入
[第5頁的附欄或圖片]
全球一體化背後的科學技術
在過去20年中,科技給通訊帶來了一場革命。在連通全球各個角落的人和資訊方面,都比以往來得更快、更便宜、更便捷。
電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能看到電視,即使電視機不是他們自己的財產。1995年,世界上每1000人當中就有235台電視,這個數字比1980年幾乎翻了一番。一台小型的衛星電視接收器,就能使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居民看到世界各地的節目。政治經濟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指出:「今天,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與全球媒體完全隔絕。」
互聯網每週有大約30萬個新用戶登錄互聯網。1999年人們估計,到2001年會有7億人上網。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評論說:「結果呢,很多人有機會對其他人的生活、產品、思想有所了解,人數之多,史無前例。」
電話纖維光學電纜和衛星系統大大削減了電話費用。由紐約到倫敦的一通3分鐘電話,從1930年的245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35美分。無線網絡系統使移動電話與電腦一樣普及開來。據估計,到2002年底,使用移動電話的人數將有10億,其中許多用戶能夠通過手中電話接通互聯網。
微晶片上述信息載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全都有賴於微晶片。過去30年中,微晶片的計算能力每18個月翻上一番。從未有過這麼多的信息儲存在這麼小的空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