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第二篇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第二篇
泥板记录显示什么?
这是《守望台》一连两篇文章的第二篇,会探讨一个学术问题,就是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这两篇文章会根据圣经和经过仔细考证的资料,解答一些读者的疑问。
第一篇文章的内容摘要:
▪ 历史家普遍认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
▪ 圣经的年代计算却清楚显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毁。
▪ 历史家所得的结论,主要是根据古典时期历史家的著作和托勒密的君王列表。
▪ 古典时期历史家的某些著作有明显错误,而且不总是跟泥板记录吻合。 *
圣经表明,犹太人必被掳到巴比伦“直到满了七十年”,从而“应验了耶和华借耶利米所说的话”。犹太人是在什么时候获释的呢?在“波斯王[居鲁士]元年”,即他在位第一年。(历代志下36:21,22,《圣经新译本》)圣经和世俗历史一致显示,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并释放犹太人回乡后,犹太人被掳的时期就结束了。既然犹太人在公元前537年已回到耶路撒冷,而圣经明确表示他们被掳的时期共长七十年,可见这段时期必然始于公元前607年。
然而,大部分学者却认为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的。根据这个说法,犹太人就只被掳了五十年。学者是怎样算出公元前587这个年份的呢?他们的依据是古代一些楔形文字记录,内容跟尼布甲尼撒二世和其后一些王有关。1 写这些文献的人大都生活在耶路撒冷被毁灭前后的时期。问题是,用来算出公元前587年的依据真的可靠吗?楔形文字记录到底 显示什么?
要解答以上问题,不妨看看学者所依据的三类泥板记录:(1)巴比伦的编年史,(2)商业记录泥板,(3)天文记录泥板。
● 巴比伦的编年史
这是什么?巴比伦的编年史是一批记录巴比伦历史大事的泥板。2
专家怎么说?楔形文字专家R.H.萨克认为,巴比伦的编年史并没有把重要的历史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 *他说,历史家“想要查明历史真相”,就得查考“其他资料”才行。
泥板记录显示什么?巴比伦的编年史所记载的历史并不完整,有多处空白。3(见 下面附栏)因此,值得一问的是:如果这些记录本身并不完整,以这些记录为依据的推论到底有多可靠呢?
● 商业记录泥板
这是什么?新巴比伦时期的商业记录泥板大都是正式的收据。这些泥板都有日期,注明当时是哪个王在位的哪年哪月哪日。例如,一块泥板注明了某宗交易的日期为“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又称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十一年尼散月二十七日”。4
某王驾崩或被废黜,同年余下的时间就算作新王的“登基年”。 *5 换言之,根据巴比伦历,新旧两王的交接都发生在同一年。因此,按理来说,如果一块泥板写于某王的登基年,意思就是写于旧王离任后同年余下的时间。
专家怎么说?R.H.萨克研究过大量新巴比伦时期的商业记录泥板。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儿子阿维尔-马尔杜克(又称以未米罗达)统治的交接时间,他在1972年指出,
大英博物馆一些新近被解读但没有出版的泥板文献“完全推翻了”学者先前的结论。6 怎样推翻呢?萨克知道,以往有一些泥板显示尼布甲尼撒二世作王最后一年(第四十三年)第六个月仍然统治巴比伦。但上文所说的新近被解读的泥板,即写于下任君王阿维尔-马尔杜克登基年的泥板,日期却注明为第四和第五个月,而两批泥板说的估计是同一年。7 显然,两批泥板的记录并不一致。泥板记录显示什么?除此之外,王与王之间的交接时间还存在其他差异。例如,有些泥板显示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最后一年的第十个月仍然是巴比伦的统治者,但有文献却说他的继任人在此之前六个月已开始作王。8 此外,阿维尔-马尔杜克和他的继任人涅里格利沙尔的交接时间也出现类似的偏差。9
为什么这些差异是不容忽视的呢?上文提过,由于巴比伦编年史所记载的历史存在空白,这也许显示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断断续续的年代记录而已。10 这些王之间到底还有没有其他王呢?如果有,他们的统治年数就必须加进新巴比伦时期了。由此可见,不论是巴比伦的编年史还是商业记录泥板,都不足以作为依据,不足以证实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的。 *
● 天文记录泥板
这是什么?这是用楔形文字写的泥板,除了记录太阳、月亮和星体的位置,也提供了一些历史资料,比如当时是哪个王在位的哪一年。举例说,下图这个天文日志记录了一次月食,注明发生在巴比伦王穆金-泽瑞元年第一个月。11
专家怎么说?专家同意,巴比伦人懂得利用大量图表和各种方法预测月食最可能在什么时候出现。12
问题是,巴比伦人根据这些图表,真的能准确地计算出以往出现过的所有月食吗?约翰·斯蒂尔教授说:“一些最早期的所谓预测有可能是事后 计算,然后记录下来的。”(楷体本刊所排)13 戴维·布朗教授相信,这些天文图表中的预测有的是在月食发生前不久才
作的,有的更可能是“公元前4世纪及以后写泥板的人在月食发生后 计算出来的”。14 因此,除非有额外的证据,这些事后计算得来的数据真的可以被视为百无一误、绝对可靠吗?此外,即使月食确实在某个日期出现了,但这等于说泥板上关于这个日期的历史 资料就一定是可信的吗?不一定。学者R.J.范德什佩克解释:“写泥板的人都是占星家,并不是历史家”,换言之,他们写泥板的目的在于占星而不在于记录历史。范德什佩克认为,这些泥板所记的历史资料都“比较粗略”,提醒人要“审慎使用”。15
泥板记录显示什么?且以VAT 4956泥板为例。泥板第一句写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三十七年”,16 接着详细描述了月亮和行星跟其他星体星座的相对位置,并提到一次月食。学者声称,泥板描述的天体位置全都在公元前568/567年出现,因此认为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十八年就是公元前587年,即他摧毁耶路撒冷的那一年。问题是,泥板描述的天体位置是不是独一无二,唯独 在公元前568/567年出现过呢?
根据计算,这块泥板提到的那次月食应该是出现于巴比伦历三月(西马努月)十五日。公元前568年,在巴比伦历这个月的这一天(相当于儒略历7月4日)确曾出现了一次月食。可是,在此之前20年,即公元前588年7月15日,也同样出现过一次月食。17
如果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三十七年是公元前588年,他在位第十八年就是公元前607年。按照圣经的年代计算,这正是耶路撒冷被摧毁的年份!(见 本页时间轴)但关于公元前607年,VAT 4956泥板有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呢?
除了上文提到的月食,这块泥板还记录了月亮位置的13组观测结果和行星位置的15组观测结果,其中描述了月亮和行星跟某些星体星座的相对位置。18 此外,泥板也记录了日出日落和月出月落之间的8段时间。18a
由于月亮位置极其稳定,因此研究员集中分析了VAT 4956泥板上13组月亮位置的观测结果。他们借助电脑程式,找出以往某个日期各天体的位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19 结果如何呢?结果显示,月亮在公元前568/567年的位置并没有完全符合这13组观测结果。可是,在此之前20年,即公元前588/587年,月亮的位置却完全符合这13组观测结果。
这两页展示的VAT 4956泥板还包含另一些资料,显示月亮在公元前588年的位置比在公元前568年的位置更符合观测结果。泥板第三行记录了月亮在“[尼桑努月]九日晚上”在什么位置。可是,就连最初支持公元前568年(天文历法是567年)的学者也承认:在公元前568年,月亮处于泥板描述那个位置的日期是“尼桑努月八日而不是九日”。但为了把泥板的年份定于公元前568年,他们认定写泥板的人是误把“八”写成“九”。20 有意思的是:泥板第三行所说的月亮位置,却恰恰跟公元前588年尼桑努月九日那天月亮的位置完全吻合。21
显然,VAT 4956泥板上不少天文数据都跟公元前588年的天体位置相符,表明这一年确实是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三十七年。因此,这些证据都支持圣经所显示的年份,表明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毁的。
圣经为什么可信可靠?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可是,圣经执笔者耶利米和但以理却清楚指出,犹太人被掳的时期共长七十年,并不是五十年。(耶利米书25:1,2,11;29:10;但以理书9:2)圣经充分显示,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毁的。此外,上述证据表明,圣经以外的一些资料也支持这个结论。
不少学者和专家曾再三质疑圣经的记载是否准确。然而,每逢有新的证据出现,圣经都再次证实是可信可靠的。 *相信圣经的人有充分理由认定这本书十分真确,因为圣经无论在历史、科学还是预言方面都证实是准确无误的。由于证据确凿,他们深信圣经是上帝的话语,是上帝启示人写下来的。(提摩太后书3:16)只要你亲自查考一下证据,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脚注]
^ 见本刊2011年10月1日的文章: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为什么这个年份意义重大?证据显示什么?
^ 附注:本文引述的学者和专家都不认为耶路撒冷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毁的。
^ 一个王的登基年有别于他的在位年。新王的登基年是指旧王离任后同年余下的时间,他的第一个在位年则总是从下一年第一个月开始计算的。
^ 学者是把现存商业记录泥板提到的巴比伦王的统治年数加起来,然后从传统认为的新巴比伦时期最后一个王拿波尼度倒数,结果算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可是,用这个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若要准确,就得有个大前提:这些巴比伦王必须是一个紧接着一个统治的,中间没有别的王曾统治巴比伦。
^ 有关具体的例子,详见耶和华见证人出版的《圣经——上帝的话语抑或人的话语?》第4,5章。
[第23页的附栏]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巴比伦的编年史——不完整的历史记录
传统认为新巴比伦时期长约88年,但巴比伦的编年史却只涵盖了其中35年的历史。
编年史没有提到的年份
编年史提到的年份
BM 21901
BM 21946
BM 35382
新巴比伦时期
波斯人统治时期
那波帕拉萨尔
尼布甲尼撒二世
阿维尔-马尔杜克
拿波尼度
涅里格利沙尔
拉巴什-马尔杜克
BM 25127
BM 22047
BM 25124
[鸣谢]
BM 21901 and BM 35382: Photograph taken by courtesy of the British Museum; BM 21946: Copyright British Museum; BM 22047, 25124, 25127: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24页的附栏或图片]
天文日志Bm 32238
这块泥板包含月食的记录,但都是在最后一次月食出现后才一并记录下来的,而头一次月食跟最后一次相距大约四百年。既然写泥板的人不可能亲自观测到每次月食,他可能是用数学方法计算以往的月食在什么时候出现。除非有其他证据支持写泥板的人的结论,否则这些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定可靠,不足以作为计算年代的依据。
[鸣谢]
©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第26,27页的附栏或图片]
Vat 4956泥板到底怎么说?
问题出在哪里?这块泥板第三行说,在一月(尼桑努月/尼散月)“九日晚上”,“月亮位于处女座第二亮星前面1肘尺”。1915年,诺伊格鲍尔和韦德纳在书中指出,在公元前568年(这一年是学者算出耶路撒冷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的依据),“月亮是在尼散月八日而不是九日 处于这颗星前面1肘尺的位置”。(楷体本刊所排)可是,在公元前588年尼散月九日那天,月亮的位置却跟泥板所说的完全吻合,由此显示公元前607年是正确的。
应该是第九日还是第八日?
(1)正如左页小图显示,阿卡德语的 数字“9”清楚可见。
(2)在这块泥板的音译本,诺伊格鲍尔和韦德纳把“9”改成了“8”。
(3)他们只在脚注指出原文是“9”。
(4)他们在德语译本中同样把“9”改为“8”。
(5)1988年,萨克斯和亨格登载这块 泥板的内容时,保留了原文的“9”。
(6)可是,他们却在英语译本里改为“8”,说“9”是误写,“8”才是对的。
[鸣谢]
bpk /Vorderasiatisches Museum, SMB /Olaf M. Teßmer
[第28页的附栏]
“古耶路撒冷城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第二篇附注
1. 古时的书吏使用削尖的楔笔在软泥板上刻画不同的符号,这种文字叫做楔形文字。
2. Assyrian and Babylonian Chronicles, by A. K. Grayson, published 1975, 2000 reprint, page 8.
3. 新巴比伦时期始于公元前7世纪,指迦勒底人统治巴比伦帝国的时期。第一个君王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父亲那波帕拉萨尔。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推翻最后一个巴比伦王拿波尼度,这个时期就结束了。
4. Neo-Babylonian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by Ellen Whitley Moore, published 1935, page 33.
5. Archimedes, Volume 4, New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servations and Predictions of Eclipse Times by Early Astronomers,” by John M. Steele, published 2000, page 36.
6. Amel-Marduk 562-560 B.C.—A Study Based on Cuneiform, Old Testament, Greek, Latin and Rabbinical Sources. With Plates, by Ronald H. Sack, published 1972, page 3.
7. BM 80920和BM 58872泥板被确定制于以未米罗达的登基年第四和第五个月。These were published by Sack in Amel-Marduk 562-560 B.C.—A Study Based on Cuneiform, Old Testament, Greek, Latin and Rabbinical Sources. With Plates, pages 3, 90, 106.
8.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BM 55806泥板被确定制于第四十三年第十个月。
9. BM 75106和BM 61325泥板被确定制于第七和第十个月,当年据称是以未米罗达王在位末年(即在位第二年)。但是,BM 75489泥板却被确定制于他的继任人涅里格利沙尔的登基年第二个月。—Catalogue of the Babylonian Tablets in the British Museum, Volume VIII, (Tablets From Sippar 3)by Erle Leichty, J. J. Finkelstein, and C.B.F. Walker, published 1988, pages 25, 35.
Catalogue of the Babylonian Tablets in the British Museum, Volume VII, (Tablets From Sippar 2)by Erle Leichty and A. K. Grayson, published 1987, page 36.
Neriglissar—King of Babylon, by Ronald H. Sack, published 1994, page 232. 泥板注明的月份是阿贾鲁月(第二个月)。
10. 且以涅里格利沙尔为例。一块王室铭刻提到他是“彼勒-舒姆-伊斯昆的儿子”,彼勒-舒姆-伊斯昆是“巴比伦王”。(楷体本刊所排)另一块铭刻却说彼勒-舒姆-伊斯昆是“睿智的王子”。译作“王子”的原语rubû 是个头衔,也含有“王,统治者”的意思。由于涅里格利沙尔和上一任君王阿维尔-马尔杜克在位的年数存在明显差异,这个“巴比伦王”彼勒-舒姆-伊斯昆有没有可能在两个王之间统治过一段时间呢?R.P.多尔蒂教授承认,“涅里格利沙尔出身王族的证据是不容忽视的”。—Nabonidus and Belshazzar—A Study of the Closing Events of the Neo-Babylonian Empire, by Raymond P. Dougherty, published 1929, page 61.
11. Astronomical Diaries and Related Texts From Babylonia, Volume V, edited by Hermann Hunger, published 2001, pages 2-3.
12. Journal of Cuneiform Studies, Volume 2, No. 4, 1948,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Babylonian Astronomical Tablets of the Seleucid Period,” by A. Sachs, pages 282-283.
13. Astronomical Diaries and Related Texts From Babylonia, Volume V, page 391.
14. Mesopotamian Planetary Astronomy-Astrology, by David Brown, published 2000, pages 164, 201-202.
15. Bibliotheca Orientalis, L N° 1/2, Januari-Maart, 1993, “The Astronomical Diaries as a Source for Achaemenid and Seleucid History,” by R. J. van der Spek, pages 94, 102.
16. Astronomical Diaries and Related Texts From Babylonia, Volume I, by Abraham J. Sachs, completed and edited by Hermann Hunger, published 1988, page 47.
17. Babylonian Eclipse Observations From 750 BC to 1 BC, by Peter J. Huber and Salvo De Meis, published 2004, page 186. 根据VAT 4956泥板记录,这次月食出现在巴比伦历第三个月十五日,意味着西马努月开始于15天之前。根据儒略历,如果月食在公元前588年7月15日出现,那么西马努月一日就相当于公元前588年6月30日/7月1日。这样,巴比伦历第一个月(尼桑努月)就应该始于两个月前,即5月2/3日。一年当中这个时候的月食一般在4月3/4日出现,但VAT 4956泥板第六行说,在前一年第十二个月(即最后一个月,名叫阿达鲁月)之后 有一个额外的月份(闰月)。(泥板注明:“第十三个月八日”)因此,新一年实际要到5月2/3日才开始。由此可见,公元前588年出现的这次月食跟泥板的记录非常吻合。
18. According to Berichte über die Verhandlungen der Königl. Sächsischen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Leipzig (Reports Regarding the Discussions of the Royal Saxonian Society of Sciences at Leipzig); Volume 67; May 1, 1915; in the article “Ein astronomischer Beobachtungstext aus dem 37. Jahre Nebukadnezars II” (An Astronomical Observer’s Text of the 37th Year Nebuchadnezzar II), by Paul V. Neugebauer and Ernst F. Weidner, pages 67-76. 根据上述资料来源,泥板记录了月亮位置的13组观测结果,即月亮跟某星体或星座的相对位置,也记录了行星位置的15组观测结果。(72-76页)虽然楔形文字上的月亮 符号清晰可见,但一些行星名称的符号和位置却模糊不清。(Mesopotamian Planetary Astronomy—Astrology, by David Brown, published 2000, pages 53-57)因此,对于行星的观测,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推断和诠释。由于月亮的位置很容易确定,VAT 4956泥板所提到的其他天体位置也就可以根据它们跟月亮的相对位置辨认出来,而它们在什么日期所在的位置也就相当肯确了。
18a. 文中所说的“时间”是指比如每个月第一天日落和月落之间的时间,以及该月其后两段时期中日落和月落之间的时间。学者根据这些计算出来的结果,就能知道某些天体会在什么日期处于什么位置。(“The Earliest Datable Observation of the Aurora Borealis,” by F. R. Stephenson and David M. Willis, in Under One Sky—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 edited by John M. Steele and Annette Imhausen, published 2002, pages 420-428)古代的天文观测家得用某种计时器才能量度相关的时间,但量度的结果并不可靠。(Archimedes, Volume 4, New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servations and Predictions of Eclipse Times by Early Astronomers,” by John M. Steele, published 2000, pages 65-66)可是,计算月亮跟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 则准确性更大。
19. 研究员采用电脑软件TheSky6™去做分析。此外,综合免费软件Cartes du Ciel/Sky Charts (CDC)和美国海军天文台提供的日期数据转换器也用来做这个分析。由于楔形文字上所显示的许多行星位置符号可以有不同的推断和诠释,因此在是次分析中,研究员并没有采用这些行星位置来确定天文日志所指的是哪一年。
20. Berichte über die Verhandlungen der Königl. Sächsischen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Leipzig (Reports Regarding the Discussions of the Royal Saxonian Society of Sciences at Leipzig); Volume 67; May 1, 1915; “Ein astronomischer Beobachtungstext aus dem 37. Jahre Nebukadnezars II, (-567/66)” (An Astronomical Observer’s Text of the 37th Year Nebuchadnezzar II), by Paul V. Neugebauer and Ernst F. Weidner, page 41.
21. VAT 4956泥板第三行写着:“月亮位于处女座第二亮星前面1肘尺[或2度]。”附注19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尼桑努月九日那天,月亮位于处女座第二亮星前面2°04ʹ和下面0°,因此被视为跟相关日期的月亮位置完全吻合。
[第25页的附栏]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VAT 4956泥板显示耶路撒冷到底在哪一年被摧毁?
◼ 这块泥板描述的天文现象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三十七年出现。
◼ 尼布甲尼撒二世于在位第十八年摧毁耶路撒冷。(耶利米书32:1)
如果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第三十七年是公元前568年,那么耶路撒冷就是在公元前587年被摧毁。
公元前610年
600年
590年
580年
570年
560年
如果他在位第三十七年是公元前588年,那么耶路撒冷就是在公元前607年被摧毁,也正是圣经的年代计算所指向的年份。
◼ VAT 4956泥板显示公元前607年更可信。
[第22页的图片鸣谢]
承蒙大英博物馆准许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