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黄石国家公园——自然界的大熔炉

黄石国家公园——自然界的大熔炉

黄石国家公园——自然界的大熔炉

说到世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世上最著名、水柱喷得最高的间歇泉,北美洲最大的高山湖,还有种种的世界之最,就得说到黄石国家公园了。

美国《儆醒!》撰稿员撰

我和妻子满心好奇,驱车到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北边入口。我们自小就对诸如信实泉、“间歇泉”和“温泉”等名称着迷了。事实真的这么引人入胜吗?

公园的大门口有一道宏伟的石拱门,上方刻着一句用英语写成的警句,大意是“增广见闻,与众同乐”。黄石国家公园在1872年建立,是世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我们从马默斯温泉镇展开行程。马默斯温泉镇与蒙大拿州接壤。地下的热力显然正在运作。滚烫的水在水潭和盆地中噗噗沸腾。羽状的蒸气从石缝冒出。一级级的台阶上有许多称为石灰华的粉红色矿物,看去好像滴下的烛蜡。

公园底下因何噗噗沸腾?

黄石国家公园的地热奇观多达一万个。公园位于落矶山脉的高原地带,大陆分水岭 *刚好穿越其上。水系不但向西和向东流,而且也向地下渗进。黄石国家公园的壮观奇景就是跟这些下渗的水有关。火山大爆发曾使这个高原受到破坏。数千年前,一场火山大爆发造成一个75公里乘45公里的巨型火山口。如今公园底下仍然有不少滚热沸腾的岩浆。

公园的展览品显示,地表的水通过多孔的岩石渗进地下,直达岩浆以上烫热的岩层。热力迫使水分上涌,结果使水从地面的出口喷出,形成温泉。要是地下的热水在岩层间上涌时遇到障碍,水压就会增加,结果形成间歇泉。在有些地方,水分会以蒸气的形式冒出,而冒出蒸气的出口称为喷气孔。泥潭噗噗沸腾,酸性的气体和水分把土壤分解成泥浆和黏土,这确实是一大奇观!

信实泉

我们饱览过马默斯温泉镇一带的地热活动后,还以为著名的信实泉就在附近。可是,我们查看过旅游地图后,才发觉这个间歇泉位于我们以南80公里的地方。事实上,黄石国家公园的面积为90万公顷,比我们所想象的大得多呢。

为了前往信实泉,我们取道一条沿着公园西部蜿蜒而下的公路,沿途游客会经过五个间歇喷泉区。我们很快就适应了硫磺的正常气味,也习惯看见水气从地面冒出的景象。

千百万到过信实泉的游客一抵达这里,都会很想知道这个间歇喷泉会在什么时候喷发,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直都以为它会很有规律地每隔57分钟喷发一次,丝毫不爽。可是,附近的一个告示指出,信实泉下一次的喷发时间,预计会在下午12时47分。这意味着我们还须等待一个多小时,而这个时间也只是个预测罢了!我们于是向公园的护林员里克问个究竟。

他说:“有关‘信实泉’有规律的喷发时间只是传说罢了。喷发间隔一向都不固定。事实上,多年以来,由于地震的影响,加上没有公德心的人把物件抛进喷口里去,结果令喷发间隔延长了。现在这个间歇泉平均每80分钟喷发一次。我们的职员每次只能预测一次喷发时间。”

现在是下午12时30分。我们向着信实泉走去,以期一睹它喷发时的情景。数以百计的游客已在观众区坐下,有些游客则正从附近赶来。十分钟过去了,信实泉仍然毫无动静。突然间,信实泉开始喷发,壮观无比,连摄影机也无法把当时的情景充分拍下来。起初信实泉断断续续地喷发一些水柱,但当它的动量越来越大,最后喷出冲天水柱,所有人都禁不住鼓掌喝彩。喷发时间持续了3分钟左右,水柱高耸,令人叫绝。水柱和水花此起彼落,越喷越高,高度几达37米至46米。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消散四方,形态万千。

喷发“表演”完毕后,我们纷纷返回附近旅馆的大堂。信实泉以事实表明自己“老当益壮”。在当日的其余时间,每逢信实泉的预测喷发时间临近,所有游客无论正做着什么,都会暂时停下,然后走出旅馆,为要再次观赏信实泉的喷发奇观。当日信实泉曾多次喷发异常高、异常美的水柱来,持续时间也相当长。令我们最难忘的,就是观赏到水柱在夕阳照射下乱舞的情景。信实泉果然信实。

公园护林员里克告诉我们:“地球上的间歇泉总数不及五百个,其中大约有三百个位于黄石国家公园,而单在这个仅长2公里的上间歇泉区,就有一百六十个了。其他间歇泉有的仍然活跃,有的则已沉寂下来。信实泉却一直保持活跃。”大间歇泉与信实泉为邻,所喷出的水柱有时高达60米。汽船间歇泉的水柱几乎高达120米,差不多是信实泉的三倍。可是这个间歇泉有时会沉寂多年。在诺里斯间歇泉区,海胆间歇泉的温水有时会溅到观众的身上。

与野牛赛跑

第二天早上,我们再次翻阅旅游指南。指南说:“有些地壳又薄又脆,下面却是滚烫的水;有些潭水的温度近乎甚至超过沸点。每年都有游客由于在温泉区偏离该走的路线,结果给严重烫伤,甚至在热腾腾的潭水中丧生。”另一本旅游指南说:“警告:不少游客曾被野牛刺伤。野牛的体重可达900公斤,跑速每小时高达50公里,比人快两倍。”但愿我们无须跟野牛赛跑就好了!

在黄石国家公园,动物在公路上是有先行权的。当有动物横过,汽车会突然停了下来,交通堵塞的现象会在意想不到的地点出现。我们驶到某个地点时,交通秩序刚刚恢复正常,游客也钻回车厢里。我们问一个女士大家在看什么,她说:“有一头大驼鹿经过啊,不过它已经跑掉了。”

后来我们看见有些马鹿正在哄小马鹿渡溪。小马鹿看来只有两星期大左右。马鹿在山上过冬,现在它们从山上下来,迁到公园较低的地区。可是,小马鹿似乎还没有作好准备,不愿渡溪。母马鹿再三催促,最后小马鹿终于渡过小溪了。

“多么渺小,多么无助”

我们接着驶往黄石国家公园的大峡谷。我们沿着360米深的峡谷边缘行驶,还不时在某些观景站停下来,俯瞰峡谷壮丽雄伟的景色,但有时却有点却步。纳撒尼尔·兰福德在1870年曾到此一游,当他俯瞰峡谷长达32公里的耀眼黄壁——黄石河一名因此而来,以及两道气势磅礴的瀑布,顿觉自己“多么渺小,多么无助”。跟兰福德一样,我们也自觉渺小、无助。

第二天,我们向东行驶。公园的地貌再度变化,大多数地区都是地势较高的森林。我们所行驶的公路横过大陆分水岭两次。我们继续看见公牛和其他魁梧的动物。公牛大多以常见的姿势站着。黄石国家公园的另一个吸引游客的特色就是熊,可惜这回我们却看不见这种动物。它们在哪里呢?

多年以来,由于人类和熊的距离近了,结果有些游客被熊所伤,甚至被熊所杀。熊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公园服务委员会把垃圾站关闭了,因此熊再也不能靠人类丢弃的食物为生。这使熊重返野生世界去。这个计划十分成功。现在熊靠天然的食物为生,因而比以往健康多了。然而,它们继续在若干地点跟游客相遇,例如钓鱼桥。不论对熊来说,还是对人类来说,钓鱼桥一类的地方都是“野餐”、休憩和捕鱼的好去处。

我们最后的目的地就是钓鱼桥。在那里,我们有幸最后一睹公园的奇景。眼前就是黄石湖,是北美洲最大的一个高山湖。极目看去就是白雪盖顶的蒂顿岭。我们仿佛置身在意大利北部一样。大湖和周围的景色跟那里的高山景色同样壮丽。然而,我们还是看不见熊的踪影。

现在是离开黄石国家公园的时候了。这个公园使我们饱享眼福,精神振奋,比我们所期望的更胜一筹。

[脚注]

^ 8段 大陆分水岭由一系列连绵不断的山岭构成,从北美洲伸展至南美洲。分水岭每边的水系方向刚刚相反,一边流向太平洋,另一边流向大西洋、墨西哥湾和北冰洋。

[第17页的附栏或图片]

1988年的火灾

1988年7月底和8月,黄石国家公园发生小山火,但转瞬间却演变成八个破坏力强的火头,人类也无从控制。干旱是一个因素。1988年夏季是黄石国家公园有史以来最干旱的时期。烈风是另一个因素。烈风的时速高达80公里,导致火势每天蔓延20公里。猛风把余烬吹到距离火灾现场十分遥远的地方,情形甚至是消防员前所未见的。余烬成了火种,燃起新的火头。

当火势发展到最严重的程度时,当局动用了接近一万名消防员和军方消防员,以及一百多辆消防车,耗用了一亿二千万美元公帑。此外,当局也派出直升机和空中加油飞机,投下大约500万公升阻燃物质,以及4000万公升水。尽管这样,火势不断升级,无法收拾,只有几个地区是幸免于难的。厚厚的浓烟遮盖整个公园,久久不散。到了夏末,公园仿如战区一样,满目疮痍。大火把约6000平方公里的地区焚毁。直至9月中,气温渐降,秋雨时至,雪花纷飞,那时,大火才逐渐熄灭。

大火并没有令国家公园内动物的数目锐减,后来游客的数目也稳定地增长。浓烟消散后,秋天的草木再现生机。到了春天,野外百花盛放。从前杳无花影的地方,现在却花香处处。大火结束后多年,一度给烧毁的地区又绿树成荫了。

[第15页的图片]

信实泉

洛厄瀑布

[鸣谢]

NPS Photo

[第16,17页的图片]

法尔霍尔河

[第17页的图片]

晨晖潭

[鸣谢]

NPS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