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哪裡有成果!
你不知道哪裡有成果!
你在早晨就要撒種,不到晚上不可歇手,因為你不知道哪裡有成果。——傳道書11:6
1.為什麼說,目睹穀物生長的奇跡不但令人驚嘆,也讓人意識到自己微不足道?
農夫栽種作物需要有耐心。(雅各書5:7)他撒種後,就得耐心等候種子發芽生長。如果風調雨順,漸漸地,嫩苗會破土而出,然後吐穗揚花,最後結滿籽實,農夫就可以收割田裡的莊稼了。目睹穀物生長的奇跡,令人多麼驚嘆!知道是誰促成穀物的生長,也讓人意識到自己多麼微不足道!我們可以培育種子,經常給種子澆水,但只有上帝才能使種子發芽生長。(參看哥林多前書3:6)
2.在上一篇文章討論的比喻中,耶穌強調跟屬靈成長有關的什麼要點?
2 上一篇文章提到,耶穌把宣揚王國的工作比作農夫撒種。耶穌在關於不同土壤的比喻中指出,雖然農夫撒下了好種子,但種子能不能成長結果,就要看聽見話語的人內心狀況如何了。(馬可福音4:3-9)耶穌在撒種人睡覺的比喻中強調,農夫並不完全明白種子生長的過程,因為種子從長苗到結果,都是上帝的能力促成的,而不是農夫憑辛勞得來的。(馬可福音4:26-29)接下來,我們會看看耶穌所說的另外三個比喻:芥籽、酵、拖網。 *
芥籽的比喻
3,4.關於傳播王國的信息,芥籽的比喻強調什麼?
3 芥籽的比喻也記在馬可福音第4章,這個比喻強調兩件事:第一,接受王國信息的人,數目有令人驚訝的增長;第二,接受王國信息的人會得到保護。耶穌說:「我們要把上帝的王國比做什麼呢?我要用什麼來比喻它呢?它像一粒芥籽,撒在地上的時候,比地上的一切種子都小,可是撒了以後,長起來比一切蔬菜都大,而且長出大枝子,天上的飛鳥能在它的蔭下棲息。」(馬可福音4:30-32)
4 這個比喻是指,歸附上帝王國的人,數目會不斷增長,以下證據表明這一點:傳播王國信息的工作不斷擴展;自公元33年五旬節以來,基督徒會眾的人數不斷增長。芥籽十分微小,可用來代表極小的東西。(參看路加福音17:6)然而,這麼 微小的芥籽竟能長到3至5米,而且枝子茁壯,看起來彷彿一棵大樹。(馬太福音13:31,32)
5.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會眾有什麼增長?
5 公元33年,約有120個門徒受聖靈膏立,基督徒會眾隨之建立。雖然會眾的人數起初微不足道,但沒過多久,門徒的數目就大大增加,因為成千上萬的人歸信了基督。(請讀使徒行傳2:41;4:4;5:28;6:7;12:24;19:20)參與收割的工人,數目迅速增加,不出三十年,使徒保羅就可以對歌羅西會眾說,好消息已經「傳遍天下受造的眾生」了。(歌羅西書1:23)門徒數目的增長多麼驚人!
6,7.(甲)自1914年以來,宣揚王國的工作有怎樣的擴展?(乙)將來還會有什麼增長?
6 1914年,上帝的王國在天上建立了。自那時以來,芥籽長出的大枝子就不斷向外伸展,結果令人喜出望外。上帝的子民親眼看到,以賽亞的預言就像字面所說的那般應驗了:「渺小的族要增長千倍,微弱的國要變為強盛。」(以賽亞書60:22)在20世紀初宣揚上帝王國的小群受膏基督徒怎麼也料想不到,在2008年的今天,竟會有接近700萬耶和華見證人,在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宣揚王國的工作。增長委實大得驚人,跟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芥籽長出大枝子很類似!
7 但增長是不是到此為止呢?不。上帝王國的子民人數會不斷增長,最終遍滿整個地球,所有跟上帝王國敵對的人都會蕩然無存。這件事並非靠世人的努力,而是因為至高的主宰耶和華要撥亂反正,把地上的邪惡消滅淨盡。(請讀但以理書2:34,35)到那時,我們就會看見以賽亞的另一個預言徹底應驗:「認識耶和華的知識必遍滿大地,就像水彌漫海洋一樣。」(以賽亞書11:9)
8.(甲)在芥籽的比喻中,飛鳥代表誰?(乙)今天,我們就已得到保護免受什麼影響?
8 耶穌說,天上的飛鳥能在王國的蔭下棲息。這裡所說的飛鳥跟種子落在不同土壤上那個比喻中的飛鳥不一樣,不是指那些跟上帝的王國敵對、想吃掉好種子的人。(馬可福音4:4)相反,芥籽比喻中的飛鳥代表心地正直的人,他們向基督徒會眾尋求保護。今天,心地正直的人就已得到保護,不致沾染那些玷污靈性的惡習,也不致 受這個邪惡世界的不潔行為所腐化。(參看以賽亞書32:1,2)耶和華也曾將彌賽亞王國比作一棵樹,並預告:「我要把它移植到以色列的高山上,它必長出樹枝,結出果實,成為佳美的雪松。各種飛鳥都棲宿在樹下,棲宿在枝葉的影子下。」(以西結書17:23)
酵的比喻
9,10.(甲)耶穌在酵的比喻中強調什麼?(乙)在聖經裡,酵常常用來象徵什麼?關於耶穌所說的酵,我們會探討什麼問題?
9 屬靈的成長過程不一定是肉眼看得見的。耶穌在另一個比喻中強調這一點。他說:「天上的王國好像酵,有婦人拿去藏在二十升麵粉裡,直到全團都發了酵。」(馬太福音13:33)這裡所說的酵是指什麼呢?酵跟王國子民的人數增長又有什麼關係呢?
10 在聖經裡,酵常常用來象徵罪。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的基督徒時,就曾把一個犯了淫亂罪的人對會眾所產生的壞影響比作酵。(哥林多前書5:6-8)那麼,耶穌在比喻裡是不是用酵來象徵惡人惡事的增長呢?
11.古代的以色列人在什麼時候用酵?
11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們要留意三種實際情況。第一,耶和華雖然規定逾越節的餅必須是無酵的,但其他場合卻接納發酵的祭物,例如:以色列人為了感謝耶和華所賜的厚福而自願獻上交誼祭時,就要拿發酵的圈餅跟感恩祭牲一同獻上。吃交誼祭是個歡樂的場合。(利未記7:11-15)
12.我們從聖經所用的比喻可以看出什麼?
12 第二,在聖經裡,一種事物有時可能用來表達貶義,但有時也可以用來表達褒義。請看以下例子。彼得前書5:8說撒但好像咆哮的獅子,在這節經文裡獅子象徵撒但那兇險的性情。啟示錄5:5卻將耶穌比作獅子,說他是「猶大部族的獅子」,這裡所說的獅子象徵勇敢無畏的公正。
13.關於屬靈的成長過程,酵的比喻表明什麼?
13 第三,耶穌在比喻中並沒有說,酵使整個麵團變壞而不能用。他只是談及人們平常做餅的過程。婦人刻意給麵粉加酵,結果令她滿意。婦人把酵和麵粉揉成一團,酵就彷彿藏在麵團裡,她看不見麵團發酵的過程。這使我們想起撒種人晚上睡覺的比喻。耶穌說撒種人白天起來,「種子就發芽長高。到底怎麼會這樣,他一點也不知道」。(馬可福音4:27)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屬靈的成長過程是看不見的,多麼簡單易明!起初,我們可能看不出學生在漸漸進步,但到了某個階段,學生的進步就會顯現出來。
14.酵使整個麵團都發起來,這跟傳道工作的哪方面有關?
路加福音13:21)宣揚王國的工作就像酵一樣。正如酵能使整個麵團發起來,宣揚王國的工作也不斷擴展,遍及全球,基督徒的數目日益增多,現今好消息已傳到「地極」。(使徒行傳1:8;馬太福音24:14)宣揚王國的工作擴展得令人驚訝,能夠參與其事是多大的榮幸!
14 酵的比喻除了強調人看不見屬靈的成長過程之外,還強調另一點:接受王國信息的人遍及全球,數目不斷增長。比喻中的酵使「二十升麵粉」的大麵團發起來。(拖網的比喻
15,16.(甲)請概述拖網的比喻。(乙)拖網象徵什麼?這個比喻指出,什麼比人數的增長更為重要?
15 雖然接受王國信息的人有加無已,但耶穌基督的門徒的素質卻遠比人數的增長重要。耶穌在另一個比喻中強調這點。他用拖網來做比喻,說:「天上的王國又好像拖網撒在海裡,收集各類的魚。」(馬太福音13:47)
16 象徵宣揚王國工作的拖網,收集了各類的魚。耶穌接著說:「拖網滿了,人就拖上來,拉到海灘上,坐下來,把好的收進器皿裡,不合用的就扔掉。在這個制度的末期也會這樣:天使要出去,把惡人從義人中間分出來,拋在火爐裡。在那裡,他們就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13:48-50)
17.拖網的比喻提到的分辨工作會在哪段時間進行?
17 天使把惡人從義人中間分出來,這是不是指耶穌在他的榮耀裡來臨,對綿羊山羊執行最後的判決呢?(馬太福音25:31-33)不。耶穌會在大患難期間來到,然後才執行最後的判決,而拖網比喻所說的分辨工作,卻會「在這個制度的末期」進行。 *這正是我們現今生活的時代,也就是大患難來到之前的日子。今天,分辨惡人義人的工作是怎樣進行的呢?
18,19.(甲)分辨的工作正怎樣進行?(乙)心地善良的人必須採取什麼行動?(請看21頁的腳注)
18 今天,確實有過千萬的「魚」從人海中撈出來。他們受到王國好消息的吸引,進入耶和華的會眾,有的出席耶穌受難紀念聚會,有的參加會眾的聚會,有的樂於跟我們學習聖經。不過,上述各種各樣的「魚」最終會不會成為真基督徒呢?雖然拖網裡的「魚」都被「拉到海灘上」,但耶穌說只有「好的」才被收進器皿裡。器皿代表基督徒會眾。不合用的就被扔掉,最後「拋在
火爐裡」,意指他們將來會遭受毀滅。19 許多人像不合用的魚一樣,從前跟耶和華的子民學習聖經,現在已停止學習了。有些人雖然生在雙親都是基督徒的家庭裡,卻從沒有認真想過要跟隨耶穌的腳蹤走。他們不肯下定決心一生事奉耶和華,或者他們事奉耶和華一陣子就不再遵行他的旨意了。 *(以西結書33:32,33)在最後的判決來到之前,所有心地善良的人都必須盡力而為,好讓自己被收進器皿般的基督徒會眾裡,並留在安全的地方。這樣做至為重要。
20,21.(甲)耶穌說的三個比喻,都跟屬靈的成長和人數的增長有關,我們查考之後領悟到什麼?(乙)你決心怎樣做?
20 耶穌說的三個比喻,都跟屬靈的成長和人數的增長有關,我們簡略地查考過後,從中領悟到什麼呢?第一,接受王國信息的人,數目會大幅度地增長,就像芥籽長出大枝子一樣。耶和華的工作不斷擴展,什麼都不能阻止!(以賽亞書54:17)此外,在芥籽長出的大枝子「蔭下棲息」的人,都得到屬靈的保護。第二,促成生長的是上帝。學生的屬靈成長過程就像藏在麵粉裡的酵一樣,不那麼容易察覺。但正如酵能使整個麵團發起來,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也會擴展到地極,接受王國信息的人不斷增多。第三,聽見王國信息的人,並非每個最終都會成為好魚,有些人就像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不合用的魚一般。
21 然而,看見這麼多好魚被吸引到耶和華的身邊,令人多麼鼓舞!(約翰福音6:44)接受王國信息的人,在一個又一個國家中大幅度地增長。促成增長的是耶和華上帝,一切榮耀都歸於他。既然目睹這一切,我們每個人都該受到激勵,決心聽從聖經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勸告:「你在早晨就要撒種……因為你不知道哪裡有成果,或是這裡,或是那裡,或是兩處都好。」(傳道書11:6)
[腳注]
^ 2段 上帝的組織對這三個比喻的理解有所調整,本文的解釋跟《守望台》1992年6月15日刊17-22頁和《守望台》1976年4月1日刊205-222頁所提出的不同。
^ 17段 雖然馬太福音13:39-43指的是宣揚王國工作的另一個層面,但這個比喻和拖網的比喻在同一個時期應驗,也就是「這個制度的末期」。把好魚和不合用的魚分出來是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就像撒種和收割的工作在現今這段日子持續不斷地進行一樣。(《守望台》2000年10月15日刊25-26頁;《崇拜獨一的真神》178-180頁8-11段)
你會怎樣回答?
• 關於人數的增長和屬靈的保護,芥籽的比喻讓我們明白什麼?
• 在耶穌所說的比喻中,酵象徵什麼?關於人數的增長,耶穌點出什麼事實?
• 拖網的比喻強調,什麼比人數的增長更重要?
• 我們怎樣才能肯定自己會被「收進器皿裡」,並留在其中?
[研讀問題]
[第18頁的圖片]
關於王國子民的人數增長,芥籽的比喻讓我們明白什麼?
[第19頁的圖片]
我們從酵的比喻領悟到什麼?
[第21頁的圖片]
分辨好魚和不合用的魚象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