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宗教圖像源遠流長

宗教圖像源遠流長

宗教圖像源遠流長

「天主及他的聖者是善良和神聖的,我們跟他們聯合起來的一個方法,就是靠著宗教圖像。」——澳大利亞希臘正教會大主教轄區

在悶熱的8月天,猛烈的太陽好比火傘高張,照耀在通往愛琴海蒂諾斯島「聖母修道院」的水泥台階上。儘管灼熱難當,一批虔敬的希臘正教朝聖者,共2萬5000多人,仍緩緩地向著耶穌母親的聖像走去。那是一座裝飾得極其華麗的聖像。

人叢中,有個跛足的小姑娘在地上爬行著,她雙膝直淌著血,臉上露出痛苦和決不罷休的表情。離她不遠,有個上了年紀的婦人,是從該國很遠的地方跋涉而來的,已顯得身心俱疲,雙腿無力,舉步艱難。還有個中年男子,在人潮中憂慮不安地擠來擠去,滿身都是汗水,試圖奮力向前。他們都懷著同一目標,就是希望匍伏在瑪利亞的聖像面前,吻一吻聖像。

這些人對天主誠心一片,實在不用懷疑。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早在基督教創立之前許多世紀,崇敬宗教圖像已經有跡可尋呢?

宗教圖像大行其道

宗教圖像在東正教國家觸目皆是。在教堂裡,耶穌、瑪利亞和許多「聖者」的圖像都放在顯眼處。參加崇拜的人通常會吻圖像,向圖像焚香,以及燃點蠟燭以示尊崇。在差不多所有東正教徒的家裡,都會有個特定地方安放圖像,專供祈禱之用。東正教徒時常說,敬拜圖像使他們感到接近天主,不少人更相信圖像帶有神奇的力量,寄寓著天主的恩寵。

不過,他們可能有所不知,在崇拜中使用聖像,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是絕不贊同的。《拜占廷》(英語)一書說:「早期基督徒對偶像的看法,與猶太教一脈相承,他們非常厭惡偶像,反對任何敬拜聖人圖像的行為。」這本書又說:「從公元5世紀開始,在公開和私人的崇拜場合裡,偶像或圖像越來越流行。」使用宗教圖像的始作俑者既然不是公元1世紀的基督教會,那麼,這樣的崇拜方式究竟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追源溯流

從事研究工作的彼得連科寫道:「使用宗教圖像的傳統,是由『異教信仰衍生出來的』,可追溯至基督教創立前的遙遠年代。」許多歷史學家指出,從古代巴比倫、埃及和希臘的宗教,人們可以發現圖像崇拜的根源。例如,在古希臘,宗教偶像以雕像的面貌出現,人們相信這些雕像具有與神相若的力量。他們認為其中有些偶像是從天而降的,不是人手所造。在特別節日期間,遊行隊伍會帶著這些偶像繞城而行,向偶像獻上祭物。彼得連科說:「雖然有人教導信眾,偶像跟它所代表的神是兩回事,但信眾仍把偶像和神等同起來。」

宗教圖像的概念和崇敬宗教圖像的行為,是怎樣暗中滲入基督教裡的呢?彼得連科說,在基督使徒去世後的幾個世紀中,特別在埃及,「基督徒的信仰面對『異教信仰混合』的抗衡。當時有人奉行基督教的信仰習俗,又同時奉行由埃及、希臘、猶太、東方諸國和羅馬宗教混合而成的信仰習俗」。結果,「基督徒工匠吸收了[宗教聯合]的見解,開始採用異教的象徵物,把這些仍然帶有異教色彩的物品,立為基督教的新象徵。這些新象徵在名義上是基督教的,卻已受到異教污染」。

不久之後,宗教圖像就在私人和公開的宗教活動中成為主角。在《信心的時代》一書中,歷史家威爾·杜蘭特解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他說:「受人崇拜的聖人日益增多,要清楚分辨誰是誰和記得他們每一個,就得為這些聖人和瑪利亞大量製造畫像。基督的畫像連帶他的十字架也受人崇敬,輕信的人甚至把這些東西當做護身符。久而久之,人們漸漸發揮想像力,這些聖物、畫像和雕像就成為崇拜的對象了。人們親吻畫像,在畫像面前匍伏,向畫像燃點蠟燭熏香,用鮮花為畫像加冠,並通過畫像尋找奇跡。……雖然教會元老和宗教會議一而再地向信徒指出,圖像有別於神,只是幫助人想起神的一種工具罷了,但一般信眾卻毫不理會這樣的解釋。」

今天,許多使用宗教圖像的人也有類似觀點。他們辯稱自己沒有敬拜宗教圖像,只是對圖像表達敬意罷了。他們可能會說,使用宗教畫像崇拜真神沒有什麼不對,甚至聲稱要崇拜真神就不能不用畫像。也許你懷有相同看法。但問題是,真神 怎樣看這件事?對圖像表達崇敬之情,可能跟崇拜圖像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嗎?這樣做實際有危險嗎?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宗教圖像是什麼?

在天主教徒中,很多人會在崇拜時使用雕像。跟雕像不同,宗教圖像是平面的畫像,繪畫了基督、瑪利亞、「聖人」、天使、聖經人物的故事,或東正教會的事跡。一般地說,宗教圖像是繪在木板上的,方便搬移。

據東正教會解釋,「圖像上所繪的聖人,看上去跟凡人並不一樣」。此外,聖人圖像是「沒有景深的」,也就是說,即使景物距離觀者越遠,看上去也不覺得越窄小。圖像一般都「沒有陰影,觀者無法分清那是白天還是黑夜」。東正教會也認為,製造圖像所用的木材及顏料,「可以標誌著天主的臨在」。

[第4頁的圖片]

宗教圖像源於異教信仰

[第3頁的圖片鳴謝]

© AFP/COR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