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名不虛傳的園丁之友——瓢蟲

名不虛傳的園丁之友——瓢蟲

名不虛傳的園丁之友——瓢蟲

《警醒!》英國撰稿員來稿

甲蟲雖然不是人見人愛的昆蟲,但瓢蟲卻很討人喜愛。兒童深深被牠吸引,園丁和農夫對牠張手歡迎。小小瓢蟲,到底哪裡來的魅力,能夠使人喜歡上牠呢?

小蟲何以獲垂青?

這個益蟲家族的小成員,大都以蚜蟲(左圖)為至愛美食。蚜蟲個兒細小、渾身柔軟,在花草叢中,在田園深處,牠們大搖大擺地吸吮植物的精華。有些成年的瓢蟲,一生能吃掉數千隻蚜蟲,就連牠們的蟲子蟲孫胃口也不少。瓢蟲的餐單除了蚜蟲,還有多種植物的寄生蟲,有些瓢蟲甚至愛吃霉菌,使植物免受霉菌腐蝕。這樣一個好助手,園丁和農夫又怎能不以朋友相待呢?

19世紀末葉,澳大利亞的綿蚧不知怎的,竟越過重洋,被帶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去。這種害蟲繁殖率高,威脅到加州所有柑橘果園和種植柑橘的行業。在澳大利亞,綿蚧說不上是農作物的破壞王,一個昆蟲學家得知這點,就動身前往綿蚧的老家去尋找牠的天敵。他發現綿蚧的天敵正正就是澳大利亞瓢蟲。五百個瓢蟲「壯士」跟隨昆蟲學家回到加利福尼亞州,不到一年,加利福尼亞州就再找不著綿蚧的影子了,柑橘屬果樹因此得以保存。

匆匆一載蟲生路

這種小小的蟲兒有一個卵形身軀,平坦的下腹背著圓鼓鼓的甲殼,煞是可愛。儘管瓢蟲是那麼的嘴饞,家族成員卻一般長不到12毫米。牠們的翅鞘又硬又閃亮,有色彩繽紛的圖案,用來覆蓋和保護一雙精緻的後翅。起飛的時候,翅鞘張開,翅膀就會伸展出來。人們常以為,瓢蟲必然是渾身紅彤彤,帶有黑斑點的那種。其實瓢蟲家族有近五千個品種,顏色和斑點的組合變化無窮。有些是橙黃色配黑斑點的,有些則是黑溜溜而綴有紅斑點的,少數是無斑無點的,還有一些全身都是方格圖案或條紋的。

大部分品種的瓢蟲都有一年壽命。在冬季,成年的瓢蟲會掩藏在乾燥的地方冬眠。等到大地回春,夢殘乍醒,牠們就忙著飛來飛去,東挑西揀,找到了那些有大量蚜蟲滋生的植物後,就進行交配。瓢蟲卵(右圖)是黃澄澄、一串串的,哪裡的蚜蟲多,雌蟲就在附近葉子的底部下卵。每顆蟲卵孵化出來的,是一條六足的幼蟲,樣子兇巴巴的,怎麼看也看不出是瓢蟲,倒更像一條小小的短吻鱷。(下圖)由於小東西很是貪嘴,整天不停地吃著蚜蟲,身體胖得很快,到皮膚包容不下時,就非要換皮不可了。這樣經過數次的換皮後,幼蟲把自己掛在一棵植物上,開始長出一層蛹皮。幼蟲會在蟲蛹內慢慢長大,直到最後成蟲,才破蛹而出。成蟲的身體初時是軟綿綿的,顏色黯淡,在蟲身變硬之前,牠仍要留在植物上。過了一天,身上獨特的圖案就呈現出來了。

瓢蟲的敵人看到這種色彩斑斕的蟲兒,都會二話不說,轉身就逃。原來在大敵當前之際,瓢蟲會從關節中間噴出一種黃色的液體來,由於氣味難聞兼入口惡臭,鳥兒或蜘蛛等敵人只要領教過一次,下次再與這種色彩華美的蟲兒狹路相逢時,都總會勾起痛苦的回憶,知道惹牠不起了。

除害無端變為害

有一個品種的瓢蟲,起初引進的時候,本是為了除掉害蟲的,後來牠本身竟也成了一種害蟲;牠就是異色瓢蟲,別名亞洲瓢蟲。在亞洲東北部的天然棲息地那裡,異色瓢蟲與瓢蟲家族的其他成員相處融洽,互不侵犯。由於異色瓢蟲食量驚人,人們在不久前把牠們引進北美和歐洲,以對付蚜蟲及其他植物害蟲。可惜這些初來乍到的成員竟把當地同胞的食物吃光,造成滅族的危機。更可怕的是,異色瓢蟲全無天敵,到蚜蟲已差不多吃光後,異色瓢蟲飢餓難耐,連當地的瓢蟲和其他益蟲也拿來填肚子。昆蟲學家看到有些瓢蟲將要滅族也十分擔心。異色瓢蟲惹人厭的事情又豈止這些,牠們把蚜蟲和害蟲都吃光後,就湧向果園,把快要收成的水果大啖大啖的吃個飽;秋風乍起,異色瓢蟲又大群大群的湧進人家,好在嚴冬的季節中圖個暖。

更有少數的瓢蟲壞分子,放著害蟲不吃,而吃很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幸好絕大部分的瓢蟲都是園丁的好助手。

吸引瓢蟲有妙法

想吸引瓢蟲來到你的花園嗎?本地花開的時候,花粉飄飄,花蜜甜甜,已可吸引瓢蟲到訪。一片野草,一盤淺水,也未嘗不能把牠引來。至於那些化學殺蟲劑,還是不用為妙。在樹上也好,在地上也好,冬季來臨,幾塊枯葉,對瓢蟲已是個一覺冬眠的好處所。花園中的一角,如有蟲子蟲卵出現,切勿殺死牠們,你殺死牠們,就是殺死瓢蟲的下一代。

別忘記,這些可愛的小蟲兒,不必太多,只消一小撮,就能把你花園裡的害蟲通通收伏,哪還用得著有害的殺蟲劑!如果你待牠們好,牠們自會投桃報李,答謝厚恩。瓢蟲確是造物主充滿智慧的又一個例證,詩篇執筆者絕對認同,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多麼豐富!這一切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大地布滿你所造的萬物。」(詩篇104:24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上:© Waldhäusl/Schauhuber/Naturfoto-Online; 左一、左二:Scott Bauer/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USDA; 中:Clemson University - USDA Cooperative Extension Slide Series, www.insectimages.org; 卵:Bradley Higbee, Paramount Farming, www.insectimages.org

[第17頁的圖片鳴謝]

左一:Jerry A. Payne,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www.insectimages.org; 左二:Whitney Cranshaw,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www.insectimages.org; 左三:Louis Tedders, USDA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www.insectimages.org; 左四:Russ Ottens,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www.insectimages.org; 葉子上的瓢蟲:Scott Bauer/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U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