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來去無蹤的獵手

來去無蹤的獵手

來去無蹤的獵手

《警醒!》加拿大撰稿員來稿

瞧!在牧場那邊。」我低聲地說著,難掩心中的興奮。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壯麗的尼查科河上,我和太太一邊划著獨木舟順流而下,一邊欣賞著原野的景色,細聽著大自然的天籟。突然,一隻動物橫空而出,朝著一隻毫無防備的野兔猛撲過去。就在剎那之間,野兔嗖的一聲飛奔逃脫了。那傢伙像是發覺了我們,立即收起攻勢,寒氣逼人的雙眼直瞪著我們,那沉雄的怒哮聲,好像說:「多虧你們砸了我的早點。」跟著,牠的身影就在茂密的矮樹叢中無聲地消失了。太太問我:「那是什麼東西來的?」我說:「是猞猁。」就在那當兒,另一陣更洪亮的咆哮聲迴蕩空中,劃破早晨清新的空氣,叫人心膽俱裂。

貓蹤隱隱

這一次跟猞猁不期而遇,實在非常難得。有一個時期,在整個北半球的深山密林裡,猞猁來去自如,無處不在。可是,今天就只在某些區域才可以發現這種動物的蹤影了。在歐亞大陸山巒起伏的遙遠地區,以及在西班牙南部的高山地帶,都有猞猁的蹤跡可尋。但只有在西伯利亞,和在加拿大北部及阿拉斯加的廣袤森林裡,才有最大量的猞猁棲居繁衍。一本關於野生貓科動物的書指出:「猞猁要有兩類型的林蔭環境,才可以舒適地生存。茂密的森林重重疊疊、橫枝競伸,是猞猁棲居和哺育小猞猁的最佳環境;另一種環境是牧場和新生樹林,由於水分充足、綠草如茵,常有野兔出沒,是猞猁獵食的勝地。」

成長後的猞猁,體型可達成年家貓的6倍,直立高度可及成人的大腿。雄性的北美洲猞猁重10至15公斤,雌性重5至10公斤,較生活於歐洲的猞猁體型小一半。有些猞猁的身長可達1米之譜。

猞猁跟大部分貓科動物比較,最明顯區別是臉部的軟毛較長,向左右垂伸;頭部短而寬,樣子看來羞答答的,差點叫人相信牠也有溫柔的一面。進入寒冬季節,北美洲猞猁身上的皮毛變得柔軟濃密,厚達10厘米,毛色呈淺灰,臉上並有深灰色的斑紋。歐亞地區猞猁的軟毛則呈淺褐色,並有深褐色的斑紋。猞猁尾巴粗短,只有10厘米,尾尖深黑,很與眾不同。最觸目的是那一雙三角形大耳朵,耳端聳生著黑色的簇毛,作用有如天線,猞猁靠著它辨別聲音來源,就可以探知獵物的所在。

猞猁是獨行的獵手,行動時無聲無息,出手時計算準確,往往一下子就能把獵物置之死地。猞猁腳掌很大,長滿茸毛,像穿上了雪鞋一般,腳上的爪子可隨意伸縮,因此在亂瓊碎玉的雪地上,也能夠健步如飛。猞猁的一雙後腿,十分修長,強壯有力,使牠起跑時可以在瞬間加速,而牠輕輕地一躍,已是身在兩三米之外了。猞猁在追捕獵物時,拿手絕活是一記空中轉體,緊隨獵物改變奔跑方向。可是,猞猁耐力有限,不擅長跑,如果他一躍再躍,躍得五次仍未能把獵物攫住,就會放棄追捕。事實上,猞猁常常要追捕三至十隻野兔,才有一次機會成功。如果給獵物逃脫了,牠就惟有餓肚子。猞猁的短顎很有力,有28顆牙齒,每當逮到獵物時,牠就會一口咬著獵物,用那4顆利如匕首的犬齒刺入牠脖子裡。

猞猁通常在黎明前及黃昏時分出來獵食。像大部分貓科動物一樣,猞猁在昏暗的環境中仍可以看得分明。在夜間,牠靠著人類所需光線的六分之一,就足以看清四周。在貓科動物眼睛的視網膜後面,有一片特別的膜,它像一塊鏡子,能把光線反射回來,穿過視網膜,把光度大大提高。由於這緣故,當貓科動物在黑夜中向你直望時,牠們那雙水靈靈的眼睛會像兩顆發光的珠子一般。一本關於世界野生貓科動物的書說:「猞猁主要靠視力尋找遠距離的獵物。例如,牠們可以在75米以外發現一隻耗子的蹤跡,也可以在300米外,或相當於三個足球場那麼遠的距離看見一隻雪鞋兔。」

加拿大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鞋兔,平均每三天,牠們就會捕殺兩隻。一隻經常肚飽力足的猞猁,壽命可以長達十五年。如果沒有雪鞋兔可供捕獵,猞猁也會改吃耗子、野鼠、松雞、鴨子、山狸和松鼠。資料顯示,有些猞猁甚至會獵殺野鹿。牠們的確是名不虛傳的勇猛獵手。

認識和保護猞猁

春情發動的雌猞猁,會用體味和叫春聲來傳情達意。交配之後,一窩大約會有四隻小猞猁,但在十分罕見的情況下,如果食物充裕,一窩可以多達七隻。有趣的是,如果食物不夠,小猞猁的數目也會自動減少。

猞猁天生不愛接近人類,凡是人類所到的地方,牠們就會離開得遠遠的。由於保護野生動物人員的努力,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多個地區的猞猁都子孫繁衍。現代採伐樹木的方法也對猁猞的繁衍有利,被揀中的樹木經採伐後,留下一片片的青草地,形成一個個牧場。野兔有青草可吃,就會大量繁殖,猞猁以野兔為食,數量也會增加。

猞猁是很可愛的動物,是複雜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牠跟其他食肉動物一樣,存亡有賴於獵物數量的多寡。一本有關大自然的書概括地指出:「猞猁的前景,取決於牠的獵物有沒有青草和嫩枝可吃,而養活猞猁獵物的青草嫩枝,則有賴於森林泥土裡的有機物才可以生長。」大自然的確非常複雜,認識到這點,我們就必須與大自然合作,保護自然環境,讓猞猁及其他生物可以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