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受宣傳所騙!
不要受宣傳所騙!
「愚蒙人是話都信。」——箴言14:15。
教育跟宣傳完全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教育幫助你學會怎樣 思考。宣傳告訴你應該想些什麼。真正的教育家詳細闡釋問題的方方面面,鼓勵你參與探討。宣傳家則絮絮不休,強迫你接受他們的意見,思想交流可免則免,而且動機並不明顯。他們把事實先行篩選,有利的就大事渲染,不利的就加以隱藏。他們不惜歪曲事實,說些半真半假的話。他們旨在訴諸你的感情,不是你的邏輯思維。
宣傳家說話時往往言之鑿鑿,大義凜然似的,令附和的人自覺高人一等,更有歸屬感。不但這樣,他們還說你是個精明人,你不會感到孤單,你心安理得,可以安枕無憂云云。
聖經說有些人「言談無益,欺騙人的思想」,你怎樣才不致受他們所騙呢?(提多書1:10)你一旦看穿他們的騙人伎倆,就能把接收到的種種資訊去偽存真。以下是其中幾種方法。
懂得篩選:不分好歹,是話都信的人就像一條管道,不分清水污水,照樣輸送。然而,總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受腐化、被毒害的。古代身兼君王及導師的所羅門提出警告說:「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箴言14:15)因此,我們必須懂得篩選,對各種信息加以驗證,分辨真偽,作出取捨。
另一方面,我們不應思想褊狹,拒絕接受啟發思考的知識。我們怎樣取其中庸之道呢?方法就是按某個基準來衡量我們接收到的信息。基督徒無疑擁有智慧的最佳來源。聖經就是啟發思考的可靠指南。一方面,我們的頭腦要 開明,願意接受新知識;我們要按聖經標準衡量各種信息的真偽,把可信、可取的知識納入思想模式裡。另一方面,我們的頭腦要能辨認任何跟聖經不符的價值標準,加以擯棄。
運用辨識力:辨識力是「敏銳的判斷力」,
是「辨別不同事物的能力或智能」。有辨識力的人能夠洞悉一些觀念和事物背後隱藏的微妙含意,明辨是非。我們運用辨識力,就不難認出什麼人是用「圓滑恭維的話,誘惑毫無奸詐的人的心」。(羅馬書16:18)辨識力使你懂得去除無關宏旨,言過其實的欺人之談,辨識事情的要義。那末,你怎樣能夠看出哪些信息有誤導成分呢?
考查求證: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導師約翰曾說:「親愛的,受靈示的言論,你們不可盡信,倒要試驗這些受靈示的言論。」(約翰一書4:1)今天,有些人像海綿般,對於各種資訊來者不拒,照單全收。誠然,這樣做實在是毫不費力的。
可是,謹慎選擇精神食糧對我們卻有益得多。有人說,我們吃什麼,就是什麼人。這個原則對身體和精神食糧均同樣適用。無論你讀些什麼,看些什麼,聽些什麼,總要驗證一下,看看它們是否純屬宣傳,抑或實有其事。
再說,我們若要自己不存偏見,就得在接收新知識的同時,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偏差。我們必須看出的事實是,這些新資訊畢竟只是某些人的想法 罷了。這些想法是否可信,就得看我們掌握的事實有多確鑿,我們的推理能力有多強,以及我們用作基準的價值觀有多穩當。
質疑問難:正如上文指出,今天社會上不少人「提出容易說服人的論調,企圖蒙騙[我]們」。(歌羅西書2:4)因此,別人鼓舌如簧時,我們要懂得質疑問難。
首先,要確定信息內容是否存有偏見。發布信息的人用意何在?如果信息充斥誣蔑漫罵或者含沙射影的言詞,箇中原因又是什麼?如果撇開別有用心的內容,信息
本身有什麼實質價值沒有?如果可能,你可以查看一下發布消息的人背景如何。他們都是以說老實話見稱的嗎?他們若打著「權威」的旗號,這些權威又是誰呢?這個人、這個機構或這份出版物,為什麼應被視作有關課題的專家或者可靠的消息來源呢?如果信息有煽情之嫌,最好問問自己:「如果冷靜去分析,這個信息言之成理嗎?」不要盲從附和:一旦你能夠看出,普遍 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想法,你就應該有勇氣跟別人不同。即使某種觀念看來受人公認,這意味著你 就必須附和嗎?事實上,廣受大眾接納的看法絕不是衡量真理的可靠指標。歷史證明,曾經廣受接納的各種理論終被證實是大謬不然。話說回頭,隨波逐流也實在是個極大的誘惑。因此,出埃及記23:2的話值得我們記住:「不可隨眾行惡。」
真理還是宣傳
上文指出,聖經是個可靠指南,助人培養清晰的思考力。耶和華見證人全心贊同耶穌對上帝所說的話:「你的話語就是真理。」(約翰福音17:17)為什麼呢?因為聖經作者耶和華是「誠實的上帝」。——詩篇31:5。
不錯,在這個宣傳手法五花八門的時代,我們能夠信心十足地,以耶和華的話語為真理的來源。這樣,即使有人企圖「用似是而非的話剝削[我]們」,我們也不會受騙。——彼得後書2:3。
[第9頁的圖片]
辨識力使你懂得去除無關宏旨,言過其實的欺人之談,辨識事情的要義
[第10頁的圖片]
無論你讀些什麼,看些什麼,總要驗證一下,看看它們是否屬實
[第11頁的圖片]
廣受大眾接納的看法不一定可靠
[第11頁的圖片]
我們能夠信心十足地,以上帝的話語為真理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