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歐洲一體化——為何意義重大?

歐洲一體化——為何意義重大?

歐洲一體化——為何意義重大?

人們舉杯慶祝。璀璨的煙火把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晝。這是什麼場合?是為了迎接千禧年的來臨嗎?不。有些人認為,跟日曆上更改幾個數目字比起來,這件事要重要得多。這也無可厚非。時間是1999年1月1日。歐洲聯盟(以下簡稱歐盟)的新單一貨幣歐元這天正式面世。

歐洲人一直想統一歐洲,這次引進單一貨幣,許多人都視之為統一進程上歷史性的一步。荷蘭報章《電訊報》帶著讚許的口吻,說推出歐元「令歐洲一體化錦上添花」。不錯,在數十年的夢想、外交努力和一再延誤後,統一的歐洲看來已指日可待。

話說回頭,對於歐洲人因歐元面世而興奮雀躍,歐洲以外的人也許感到莫名其妙。歐元面世也好,人們竭力統一歐洲也好,跟他們的日常生活看來沒有丁點兒關係。不過,歐洲一旦統一起來,它就成了世上數一數二的經濟體系,因此不管人在哪兒生活,都無法置身事外。

舉個例,美國助理國務卿馬克·格羅斯曼最近跟北美一群聽眾說:「我們的繁榮繫於歐洲。」為什麼?他舉出的一個理由是,「在美國,歐洲人投資經營的商業機構達4000個,美國每12個工廠工人就有一個受雇於這類機構」。不但這樣,據報歐元正式在金融市場流通後,一些跟歐洲相距遙遙千里的國家,進口貨價錢以至房貸抵押利率都可能受到影響。

發展中國家也許會因而受惠。怎樣受惠呢?一份研究指出:「歐元取代歐洲各國貨幣,將簡化發展中國家跟歐盟國家的商貿關係。」此外,有些人預料歐洲的日資和美資公司也會得益。隨著歐元流通,歐洲各國貨幣的匯率波動消失,在歐洲經商就變得更划算了。

如果你打算到歐洲旅遊,就會同樣感受到歐洲一體化的好處。沒多久,你就可以用單一貨幣歐元,到歐盟各國購物或換取服務。一歐元約相當於一美元。給弄糊塗的旅客笨手笨腳地「舞弄」手中的荷蘭盾、法郎、里拉、西德馬克和小型計算機的日子將一去不返。

不過,歐洲邁向統一還有更吸引人的一面:和平有望。試想想,曾幾何時歐洲仍戰禍連連。從這個角度看來,歐洲步向統一教人多麼詫異。這件事正引起舉世關注。

許多人不禁猜想:世界終有一天會統一起來嗎?這個前景的確引人入勝!歐洲逐步邁向統一,全世界也就會愈來愈團結嗎?討論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得老實地查看一下歐洲統一這回事。在邁向一體化的路上,還有些什麼障礙是要清除的呢?

[第4頁的附欄]

統一有望?

歐洲一體化不是個嶄新的意念。不管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還是在查理曼或後來拿破侖一世的時代,歐洲各國至若干程度是統一的。在上述時期,統一建基於武力和征戰之上,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國家飽受戰火摧殘,戰後就想到以合作的方式來獲致團結。這些國家期望各國能互相合作,那麼經濟復甦有望之餘,也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以下是促成歐洲目前局面具歷史意義的各個步驟:

1948年數百位歐洲政治領袖雲集荷蘭海牙,一同宣誓:「我們彼此之間不再打仗。」

1950年德、法兩國開始合作,以保障本國的煤鋼工業。其他國家陸續加入,結果組成了歐洲煤鋼共同體。煤鋼共同體於1952年正式運作,聯營國家包括比利時、法國、意大利、盧森堡、荷蘭和西德。

1957年煤鋼共同體六個成員國組成另外兩個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196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併為歐洲共同體。

1973年丹麥、愛爾蘭和英國獲准加入歐洲共同體。

1981年希臘加入歐洲共同體。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

1990年東、西德合併後,前東德順理成章地加入歐洲共同體,令共同體進一步擴大。

1993年歐洲共同體各成員國一心尋求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經多番努力後,改組成歐洲聯盟(歐盟)。

2000年歐盟成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國,共15個國家。

[第3頁的圖片]

歐元將取代許多歐洲貨幣

[第3頁的圖片鳴謝]

Euros and euro symbols on pages 3, 5-6, and 8: © European Monetary Institute